一年风雨兼程不懈怠,半载悄然磨砺终有成。108名学生演员,200余名幕后工作人员,这是一支牢牢抱成团的队伍;从表演零基础,到具有纺大特色的、高水平的、专业的演出,这是一群能吃苦、讲奉献、干成事的95后。敬业是他们的代名词,追梦是他们的座右铭。他们用梦想点燃青春,用坚守成就梦想,用勤奋和汗水打造了纺织产业、纺织科技、纺织大学发展的艺术史诗。原创作品,致敬纺大;无悔青春,为母校代言!
2016年11月14、15日,大型原创音乐话剧《织梦》首演大获成功,其震撼创意、“专业范儿”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动人心魄的视觉盛宴。一经演出,大型音乐剧《织梦》立即获得了多家重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,学校师生也都津津乐道,自豪不已。从2015年底,“织梦”开始萌芽,到2016年3月,“舞台剧”才被正式提上日程,新学期伊始全校范围内正式启动演员招募工作,相关工作人员无不尽心竭力,再到2016年11月首演,个中艰辛不言而喻。“皇天不负有心人”,凝聚纺大师生的“织梦”将织梦者的爱与梦想完美展现,为纺大艺术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一、博古通今,宏大壮阔
在全体师生美丽蓝图的构想下,结合纺织大学的命名,舞台剧美丽的名字——《织梦》,由此应远而生。该剧以我校“_”徐卫林教授为原型,创作了一个独特而又典型的人物“方教授”,与若干优秀纺大学子代表扮演的角色,以及虚拟人物“织妹妹”之间再现了一系列校园、课堂的生动情景,形象地运用话剧、音乐、舞蹈、多媒体手段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,展现了悠久的纺织文化,演绎出我校师生日常有趣充实的学习生活。在该剧中,中国纺织文化、荆风楚韵的服装服饰文化、古代纺织技术革新、近现代纺织业的技术革新、以徐卫林教授为代表的当代纺织人以及奋发有为的纺大莘莘学子,均得到生动演绎。
二、群英荟萃,携手“织梦”
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,我校学工团委与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达成合作,齐心协力共同打造《织梦》,《织梦》的演职人员是以校艺术团为主力的一批杰出学生艺术人才,高标配的“硬件”和“软件”,为《织梦》的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。前前后后经过10余次的剧本探讨与修改,大型原创音乐话剧《织梦》终于在2016年8月正式启动排演工作。当时,排练正值暑假期间,武汉炎热酷暑锻炼了“织梦”演员们的坚强毅力,近一个月的暑期排练、百余名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,“织梦”雏形初现,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欣慰,初尝成果的欣喜之后,大家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,而是更加精益求精,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与修改中前进。
三、锲而不舍,永不言弃
为了能够为全校师生呈现一台史无前例的大型原创音乐话剧,向母校60周年生日献礼,该剧全体演职人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开学后的排练,所有演职人员,不仅要克服身心的疲惫,还得适当地调整学业的压力。当时间不断冲突,问题也不断突显,特别是演出将至的那几周,排演强度非常大,几乎每天都要带妆彩排好几次,所有演职人员每天在大活演播厅一待就是一整天,大家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排练强度很难适应,加上初冬的天气渐渐转冷,同学们的身体也不断出现状况,面对这些问题,学校师生、合作单位共同应对一道道难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织梦》演职人员都来自各自不同的非音乐舞蹈艺术类专业,时间紧任务重,他们牺牲了自己暑期和周末的休息时间,几乎在练功房一待就是一整天。既要应对繁杂的学业压力,又要兼顾繁重的排练任务。上课途中仍抱着剧本、身体抱恙却依然坚持站在舞台上。于他们而言,这不仅仅只是一次日常的演出任务,更是一次为了梦想、为了爱的勇敢拼搏。在这部史诗级剧作即将上演的前几天,排练强度变成了平时的好几倍,早八晚十,所有演职人员都坚持在演播厅里,只为将最好的一幕呈现给全校师生,希望能在圆梦的舞台上将爱传递。
四、天道酬勤,苦尽甘来
2016年11月14、15日,大型原创音乐话剧《织梦》首演大获成功,受到外界一致好评,不少学生评价:这台音乐话剧无论从表现形式、舞台布景、灯光音响还是演出技巧,都显得格外有“专业范”,其实“专业范”的背后,是百余名学生演职人员和数十人专业创作团队的汗水和艰辛。无论是演员,还是幕后工作人员,都持续高强度地进行排演,只为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“织梦”的完美落幕,让整个团队的努力得到了最美的诠释。
这部用梦想与爱编织的大型原创音乐话剧,凝聚了多少织梦者的情感。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,百余名演职人员参与、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,数百次的反复练习、数千小时的精心打磨,风风雨雨半个春秋,凝聚着所有织梦者的心血,而这,就是织梦者的梦想与爱。